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3篇
  免费   2082篇
  国内免费   2411篇
测绘学   1098篇
大气科学   1166篇
地球物理   1460篇
地质学   5134篇
海洋学   1324篇
天文学   134篇
综合类   599篇
自然地理   115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445篇
  2021年   500篇
  2020年   416篇
  2019年   508篇
  2018年   495篇
  2017年   463篇
  2016年   487篇
  2015年   443篇
  2014年   530篇
  2013年   643篇
  2012年   693篇
  2011年   684篇
  2010年   683篇
  2009年   655篇
  2008年   630篇
  2007年   608篇
  2006年   551篇
  2005年   486篇
  2004年   380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黄河下游泥沙输移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励强  徐小惠 《地理研究》1989,8(2):55-63
本文从数学模型入手,探讨黄河下游在多年平均来水来沙条件下,泥沙输移与泥沙淤积的特性,得出黄河下游泥沙沿程淤积分布不均匀主要是由于粗沙、中沙沿程淤积不均匀造成的,如果使来沙减少42.6%,黄河下游可望达到冲淤平衡.  相似文献   
992.
993.
A型花岗岩的研究进展及意义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A型花岗岩主要形成于伸展的构造背景中,是构造环境识别的重要岩石学标志之一。由于形成于特殊的构造背景和重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A型花岗岩的研究一直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仍旧有许多问题(如命名、分类和成因等)在争论之中。本文从下面几个方面对A型花岗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1)A型花岗岩的概念及特征;(2)A型花岗岩与高分异I、S型花岗岩的区别;(3)A型花岗岩的物质来源及成因模式;(4)A型花岗岩的实验岩石学成果;(5)A型花岗岩的分类;(6)A型花岗岩的构造背景及动力学意义。A型花岗岩在形成过程中斜长石、斜方辉石可能为主要的残留或分离结晶矿物相。除了传统的A1(非造山)、A2(后碰撞)分类外,"还原型"和"氧化型"的分类方案最近也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94.
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流空间集中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钟士恩  张捷  周强  董雪旺  李敏  刘泽华 《地理研究》2009,28(6):1562-1571
旅游流的空间集中性是旅游流研究的热点问题,旅游流空间集中性需要新的审视。本文引入Jansen-Verbeke区域内部流和区域间流界定方法,以2003~2005年中国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约70%的旅游流集中于本省内部,旅游流本省内部集中性支撑了"省内旅游"发展战略的认知和实施。"多核非对称旅游系统"已初步形成,其"核心—边缘"特征使得核心区(东部沿海地区)面临巨大的旅游承载压力;在旅游发展加剧区域经济差异的背景下,"边缘旅游"(中、西部地区)如何发展将成为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95.
杨威  魏国齐  金惠  沈珏红 《岩石学报》2011,27(3):749-756
成岩相是研究成岩作用展布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其与沉积相不同,反映岩石在一定的成岩环境下发生的各种成岩作用的综合表现。在详细的成岩作用和成岩环境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了扬子地块北缘地区飞仙关组8类成岩相、7类成岩亚相,总结了各类成岩相(亚相)的识别标志,探索了成岩相与沉积相、测井相、地震相的关系,探索了成岩相在点、线、面上的分布,预测了有利成岩相区展布,取得了良好效果。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成岩相研究方法,并将成岩相研究成果应用到勘探实践,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96.
旅游活动对黄石寨景区步道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钟林生  柴江豪  谢婷  石强 《地理研究》2008,27(5):1071-1077
作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步道,高频率旅游利用会对其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选取张家界森林公园的黄石寨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既成事实调查法",设置30个样点,选取了若干特征与指标来评估步道的受影响情况。结果显示,景区的步道扩展率为13.5%,步道冲蚀发生率为73.3%,步道损毁有14处,步道边缘的土壤性状和植被状况也发生了改变,这说明旅游活动对黄石寨景区步道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且山顶环寨游道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最大,上山游道次之,下山游道最小,这与旅游利用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7.
风切变对飞行的影响及其预报时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连  付强  王科  丁叶风 《气象科技》2010,38(2):170-174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AMDAR资料,对2008年11月1日首都机场冷锋过境前后风切变现象及其可预报时效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在冷锋过境前后,首都机场存在多种形式的风切变,有高空槽前后的水平风切变、高层和中层急流轴引起的水平风切变、冷锋前逆温层顶上下的水平风切变和地面锋面过境时跑道面上的水平和侧风切变。对各种风切变的可预报时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8.
10~30 d延伸期预报在气象业务发展和国民经济服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关于延伸期预报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进展,概要介绍了国内外开展延伸期预报业务现状;结合目前气象科技发展水平,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开展延伸期预报业务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旨在共同探讨和推动延伸期预报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大陆地壳探测计划"的首要目标是岩石圈物性结构、构造和物质组成的探测,这包括大陆岩石圈的地震波速度、密度、磁性、导电性和放射性结构研究。其中,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利用岩石圈导电性结构模型不仅可以推断地球内部的岩、矿石组成和地质构造轮廓,还可以间接提供有关地球内部热结构的信息,为研究地球内部物质状态、地壳运动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等科学命题服务。因此,很多发达国家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启动了岩石圈导电性结构探测。2004年,美国开始了"地球透镜计划(EarthScope)";其中,"大地电磁阵列"(USArray)是整个计划中的重要部分,是一个大陆尺度的大地电磁场观测计划,它将为北美大陆的构造与演化提供新的约束。在中国,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研究虽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但也仅限于对其基本格局有一定认识,远远满足不了大陆动力学问题研究的需要。为了研究中国大陆形成、演化机理,首先需要确定中国大陆岩石圈三维构造模型、热结构和流变性特征,而这一切都与更详细、更准确的中国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结构有着密切关系。为了实现构建中国大陆岩石圈电磁学参数三维数据体及导电性结构标准模型的目标,"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设立"大陆电磁参数标准网实验研究(SinoProbe-01)"项目,解决大陆尺度、阵列式(Array)大地电磁场(MT)标准网观测计划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具体的实施方法技术,并提供示范性成果。项目将尽可能预先建立覆盖全国、网度为4°×4°的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参数标准网控制格架,并以华北和青藏为基地创立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场"标准点"1°×1°观测网的构建方法、技术;构建华北和青藏地区壳、幔电磁参数三维结构标准模型"格架",以及不同网度的壳、幔物性三维结构模型,为覆盖全国的阵列式区域大地电磁"标准点"观测网最佳网度选择提供依据,为最终建立中国大陆岩石圈三维导电性结构标准模型奠定基础,为预测我国超大型金属成矿远景区提供方向。完成本项目研究将对揭示中国大地构造特点和岩石圈结构提供重要依据,对油气及固体矿产资源远景评估提供制约,并对完善后板块大地构造理论有重要意义。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将揭开中国大地构造地球物理学新阶段的序幕,为中国可持续发展与地球科学的进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00.
用鲶爱德华氏菌兔抗血清作为一抗,碱性磷酸酶(AP)标记的羊抗兔IgG作为酶标二抗,建立黄颡鱼"红头病"病原菌—鲶爱德华氏菌的间接酶联免疫(ELISA)快速检测法,并优化检测条件。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107/mL,一抗工作的最佳稀释度为1∶211,病原菌的检测灵敏度为105/mL,交叉反应实验证明该方法特异性强,与迟钝爱德华氏菌、弧菌等13种标准菌株无交叉。应用上述技术对人工感染发病鱼中分离的优势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阳性检出率为80%;对自然发病黄颡鱼体内分离获得的20株优势菌检测结果表明,12株菌为鲶爱德华氏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